澳门现金赌场_威尼斯人官网【官网平台】

【文汇报】“三双四共”新模式,校企共育现场工程师

发布者:邱骋 发布时间:2018-10-29

上海电机学院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不断加深校企协同与产教融合

“三双四共”新模式,校企共育现场工程师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第6版

   65年办学之路,上海电机学院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方略,始终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从依托传统工业办学到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将“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确立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成功构建了“三双四共”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近日,上海电机学院举行新一轮企业院长聘任仪式,5位企业代表受聘成为学校企业院长,依托企业发展资源,为学校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企业院长机制作为“三双四共”模式中的一环,是近年来学校探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深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上海电机学院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65年的办学之路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从依托传统工业办学到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已贯穿到了学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技术教育办学模式。

  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实施“三双制”运作

  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签订了 《战略联盟框架协议》,成立“上海电气集团与上海电机学院战略联盟委员会”,电气集团总裁和上海电机学院校长分任战略联盟委员主任,积极实践产学研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合作的有效路径,确立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联盟模式。

  ◆“双院长”制负责二级学院共建

  在校企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下,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分别选择下属优势二级学院与产业集团深入开展共建二级学院,并成立“校企共建上海电机学院二级学院管理委员会”,其中企业人员占50%以上。由上海电气集团下属产业集团总工程师担任企业院长,原二级学院院长任执行院长,共同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就二级学院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建设方案、企业关键技术难题、联合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及日常教学相关安排等展开讨论与决策。

  ◆“双负责人”制共建学科专业

  面向上海的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学校在与产业集团共建过程中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装备制造技术”学科群作为重点建设学科群,联动发展“生产服务”和“技术文化”学科群,致力于在重大装备共性技术、大型铸锻件技术、风力发电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例如,电气学院与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共建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智能电器”学科,共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以及“电机电器智能化”等,由企业技术主管和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共同担任专业建设的“双负责人”,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建设团队,大力推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成效。

  ◆“双导师”制关注学生成长

  学校颁行 《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导师制实施办法》,鼓励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加入教学团队担任学生校外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提高及职业道德的培养。2018年已聘任118名企业高级人才担任校外导师,强化学生实践认知及适应未来工作能力的培养。

  协同“四共”创新,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成立由企业行家(或现场专家)、校内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一方面,学校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将每门课程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衔接,共同开发能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解决问题方法和操作技能。

  例如,电气学院与企业共建了与专业能力相适应的6大课程群及一批与企业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特色课程;在培养方案上,约有1/4的教学环节由企业和二级学院共同合作完成;工程项目实验课程的所有案例也均来自企业。

  另一方面,根据产业转型的需要,校企专家共同商讨重组学科知识体系,合作开设诸如 《中国装备》 《智能制造概论》等体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趋势的跨学科通识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校已基本形成日常教学“三进三出”的良好格局,即教学核心内容进课堂、竞赛和科创进实验室和工业中心、科研实践进导师工作室,实现大作业出成果、竞赛科创出成绩、项目研究出成品,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成效和实践能力。

  ◆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基地

  为了给未来的卓越现场工程师提供“应用的机会和实践的场地”,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共建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车间、实验中心、研发中心等为基地,全方位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学校特意开辟约1000平方米场地,在上海电气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瑞士ABB集团等企业的支持参与下,建设开发了 “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实训中心”,参照工业企业实际标准,让学生在真实工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操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项目团队还与学校教师联合开发了 《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生产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仓储与物流》等课程,结合产线实际,真枪实干,全面提升了学生在智能制造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共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已把培养“双师型”教师始终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期、快速成长期、成熟稳定期等各个阶段,采取相应培训模式。2007年起,学校每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生产力转化。2011年起上海市教委借鉴了学校实施教师挂职锻炼的经验做法,实行了面向全市高校的“上海高校青年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学校还通过特聘、全职聘用、柔性流动等方式遴选和聘请了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学校也有多名教师在企业兼任副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一批教师被上海电气集团聘为 “科技项目带头人”,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校企共建课程资源

  为提高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学校鼓励将新技术引入教学环节,将工作任务贯穿案例化、项目化教学实践中,在校企共建教学资源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比如,自动化专业围绕本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了“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维护与改造”“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开发”“自动化系统技术服务与管理”四个能力模块的课程群,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该专业的自动化系统集成综合实验室也是由电气学院与上海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共建的,实验内容以实际的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为典型案例,通过3周集中实践,完成对实际工程项目工艺的分析,设计控制方案,完成器件选配、安装调试及编写项目说明书,实打实地培养了学生的电气工程技术项目的系统集成与组织运行能力。

  图为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志刚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电器控制实训